10月19日,未来工程技术中心(FETC)在贵州六盘水市某乡镇完成“工程微更新乡村试点计划”第一阶段部署,涵盖村庄公共照明优化、雨污分流系统升级与村口道路排水微结构改造等三类典型场景。该行动是FETC面向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目标推出的工程普惠行动路径,致力于将简明、高效、易维护的工程技术应用引入边远地区日常治理之中。
此次试点聚焦“可部署—可理解—可维护”三项落地标准,强调在不依赖大型设备、不引入高强度运营成本的前提下,实现场景优化。FETC工程人员联合当地基层组织、村建工作队与村民代表共同完成现场调研、方案制定与施工实施全过程,确保技术选择符合实际地形、气候、使用者能力与维护条件。
在道路排水系统改造项目中,FETC提出“地形顺势导流+微型沉淀构”结合方案,替代传统整体排水管网布局,大幅减少施工量与后期维护难度。公共照明更新方面,FETC部署了一批光感智能切换型太阳能灯组,选点避开电力供应不稳定区域。雨污分流环节则采用无机械运转的“地表浅分层引导结构”,在厨房排水、雨棚引水等节点嵌入通槽导流,使得污水不再随雨水外溢流入道路沟渠。
FETC负责人在项目总结环节指出,工程技术不能只服务大型城市项目,更应嵌入社会微结构之中。乡村基础设施不是技术“降级”使用场,而是技术能力“重构”之地。我们推动的不只是设施更新,更是工程信任关系的重建过程。
本次工程微更新计划还特别设立了“文档册”,由村委、驻地技术人员与志愿者共同填写维护记录与运行情况,每两月一次反馈给FETC作为方案调整依据。未来中心将从记录中筛选稳定方案,逐步形成可复制的“乡村工程微优化工具包”,在更多区域推广。
FETC表示,2023年将继续围绕“社会需求导向的工程重构”推进乡村工程支持路径,并与教育、交通、水利等小型项目管理单位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推动工程科技力量真正融入日常生活,服务最广泛人群的现实改善。
编辑: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