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发布

FETC设立“青穹奖”,启动首轮征集,激励青年科研与工程价值融合探索
时间:2013-05-16

未来工程技术中心(FETC)于5月15日正式发布“青穹奖”设立公告,并同步开启首轮奖项征集流程。

作为一个以“面向未来、引导责任、鼓励原创”为核心使命的科技荣誉平台,青穹奖旨在发掘、扶持和表彰在工程科学与社会价值融合方向上做出突出探索的青年科研力量。

“这是一个不以‘成果终点’为唯一评判标准的奖项。”FETC主任马雁在发布会上表示,“我们更关心的是一个技术路径是否承载了突破、是否回应了现实,是否为未来工程模式提供了新的可能。”

青穹奖的设立,源于FETC近年来在支持青年研究项目中的反复观察:许多富有潜力的创新工作,尚未能进入传统奖项体系的视野,尤其是在工程社会价值、交叉路径、伦理新议题等方向。为此,中心在2022年底组织成立了青穹奖筹备小组,邀请来自系统工程、智能科技、人文社会研究及公共传播领域的顾问成员,历时五个月完成了首版奖项框架设计。

根据发布信息,首届青穹奖设立三个方向奖项:

科技突破类:表彰在人工智能、新材料、智能制造等前沿技术方向具有原始创新特征的研究成果;

创新实践类:关注将工程技术有效转化为实际应用的解决方案,包括城市系统优化、可持续制造模式等;

社会进步类:奖励那些以工程方法推动教育、公平、生态等议题改进的项目与个体。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青穹奖采用双轨制申报机制:即个人可自荐,机构亦可推荐。这一做法在工程奖项领域尚属少见,背后折射出奖项设计者对“跨系统识别”的重视。“我们鼓励那些尚不在主流资源轨道上的工作被发现、被理解。”筹备组成员说。

为保障奖项评审的多维度与公正性,FETC确立了“三轮审查+公开备选+专家观察”制度。除奖金与证书外,青穹奖还配套推出“观察年计划”,获奖者将受邀参与一年期专题访谈、公共展示与青穹沙龙活动,分享其研究视角、路径困境与价值判断,促进更多跨界理解与启发。

青穹奖的发布,不仅标志着FETC从研究平台迈向社会倡导者角色的尝试,也预示着中国工程研究领域一种新的奖项范式正在悄然形成。

 

编辑: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