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发布

FETC联合多方启动工程教育融合实验,探索科技素养实践新范式
时间:2018-04-20

4月19日,未来工程技术中心(FETC)联合三所高校与两家创新机构,在江苏苏州举办工程教育融合实验项目启动会议,宣布正式推进“交叉知识—工程实践—社会场景”三位一体的教育实验探索,旨在推动工程教育从传统学科知识传授转向面向现实问题的系统训练与跨界能力培育。

本次会议聚焦“未来工程素养”的构建路径。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随着社会对技术理解与责任感的要求不断提升,单一学科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已难以满足未来工程系统的复杂性。FETC提出“教育即工程”的理念,认为教育体系本身应具备工程逻辑,通过问题导入式、场景驱动式与集成反馈式等方法,重新构建青年科研人员的学习结构。

启动会上,FETC发布三项联合试点任务,分别聚焦在工程伦理设计、系统建模与绿色技术普及三大主题。合作方将共同在校园与社区设置模拟环境,将真实社会问题转化为教育项目,并引导学生完成问题识别、技术构思、原型搭建与结果沟通的全过程训练,重点强调团队协作与跨学科整合能力。

在现场展示环节,一组由学生团队设计的智能雨水收集与净化装置引发关注。该项目源于当地小学校园洪涝问题,通过模拟设计与材料实验,开发出一套低维护、可视化操作的系统解决方案,已初步完成功能验证。FETC教育研究人员表示,这类项目虽不复杂,却具备显著的公共价值与教育内涵,是新型工程教育最具代表性的实践路径之一。

多位高校代表在发言中指出,此次联合试点不仅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实践平台,也有助于高校课程体系改革方向的落地与迭代。部分高校已提出将试点成果纳入课程考核与项目学分,推动工程教育走出教室、走进真实世界。

FETC主任表示,未来工程创新不仅需要知识的深度,更需要理解的广度。本次实验计划是中心近年来持续推动社会导向创新在教育端口的重要体现。后续,中心还将引入社会组织、基础教育机构与中小型技术企业参与,打造贯通中高等教育、行业场景与科研任务的“工程教育生态走廊”。

此次实验计划为期一年,初步成果将在年底通过开放工作坊形式对外展示。FETC希望通过这种以“实践为核、交叉为体、社会为场”的新型教育路径,为我国工程人才体系建设注入长期生命力。

 

编辑: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