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发布

FETC推动研究议题机制优化,增强团队协作与系统聚焦能力
时间:2020-06-05

6月4日,未来工程技术中心(FETC)召开“研究议题机制优化专题协作会”,宣布将在现有科研运行体系基础上,调整议题提出、团队组织与过程反馈等核心环节,以提升跨学科协作效率,增强研究议题对系统挑战的响应能力,为工程创新带来更具方向性与协同性的组织保障。

此次机制优化旨在回应近年来工程问题复杂度日益提升、单一学科突破难度不断加大的趋势,构建一种面向真实问题、支持多维对话、强调动态调整的研究组织方式。会议当天,来自FETC多个研究小组与系统架构团队的30余位骨干研究人员围绕“如何从问题出发构建议题”“如何实现团队构成的结构互补”“如何在研发过程中形成阶段性反馈”展开深入交流,并现场形成6项待测试议题机制原型,计划于三个月内在选定项目中展开试运行。

FETC负责人在会上表示,议题机制是决定一个平台能否聚焦战略方向、快速响应问题、实现跨界突破的关键基础。未来工程面临的挑战往往不是技术是否足够强,而是团队能否共同理解复杂问题、聚焦关键路径、共同建构解决策略。因此,FETC在本轮优化中将更加强调“问题导入式议题设定”与“结构多样性导向的团队配置”,让技术研究与社会挑战之间建立真实的互通关系。

此次机制优化的一项核心调整在于议题立项方式的重构。过去科研项目多由单一课题团队提出与主导,此次则引入“问题引领-议题联席-小组共组”的流程,即由系统调研或社会需求导出若干关键问题,再由跨小组联席会议进行议题筛选,最终形成具备多角度视野的小型研究小组进行深入探索。该机制不仅鼓励知识交叉,也避免重复立项与内部资源割裂的问题。

在组织方式上,FETC也对研究团队协作进行了更灵活的重组设计。研究人员可根据问题属性临时组建小组,而非以部门或学科为唯一组织依据。在现场展示的一个“韧性空间调控机制”议题中,来自材料工程、数据分析、行为科学与建筑学的研究者以共同工作坊方式提出多个设计路径,并在一周内完成了三套模型推演,实现从概念到可模拟系统的快速响应。

此外,FETC还设置了“议题反馈回路”制度,在项目启动30日、60日、90日节点分别召开反馈会,由未参与课题的研究员作为“外部观察员”对议题方向、结构设定与进度结构进行独立评价,避免研究陷入内部路径依赖。

该机制的全面实施将于下半年展开,计划优先应用于城市空间调度、智能制造安全模型、绿色材料社会适配度评估等议题方向。FETC表示,此次机制升级并非结构改革,而是一次系统运行方式的优化实践,将不断迭代,并逐步形成平台式议题管理模型,为工程研究提供长期支撑。

 

编辑:秘书处